||
陈晓旭
陈晓旭(1965.10.29—2007.5.13)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黛玉一角的扮演者,其对黛玉这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结束《红楼梦》的拍摄之后,她开始走上经商之路,多年的奋斗换来了过亿资产。自1999年皈依佛法后,曾经学佛7年,其间对佛教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2007年初正式出家。2007年5月13日晚, 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
中 文 名: 陈晓旭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 生 地: 辽宁省鞍山市
出生日期: 1965年10月29日
逝世日期: 2007年05月13日
职 业: 演员、广告人
代表作品: 《红楼梦》、《家春秋》
主要成就: “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005年“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陈晓旭 电视剧作品
红楼梦 ( 1987) 家春秋 ( 2011) 家风 ( 2004) 黑葡萄 ( 1990)
个人档案
陈晓旭演绎林妹妹成佳话
职业:演员、广告人
生日:1965-10-29
祭日:2007-05-13
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鞍山市
宗教:佛教
性格:内敛诚恳、个性鲜明
最大的心愿:和父母一起生活
演艺参演作品:话剧《聂小倩》中饰聂小倩,《畸形人》中饰孙小青,《好伙伴之歌》中饰微微,《白毛女》饰喜儿、在82年电视剧《家风》饰刘大妹,87版《红楼梦》中饰林黛玉,87年《家春秋》中饰梅表姐,90年《黑葡萄》中饰细妹,另参加过《残酷的童话》的演出。
曾拍摄广告:梦酒。
担任制片人的作品:电视剧《红衣坊》。
曾就读学校: 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
曾从商公司名: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
从业经历
1980年进入鞍山市话剧团;
1984-198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饰演林黛玉
1988年 进入上海电视台《家春秋》剧组,饰演梅表姐;
1989-1991年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员
1991-1993年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创建制作总部并任制作总部经理;
1993-1996年任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兼制作总部经理;
1996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1998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
2001年以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名义与达式常合作,拍摄四集电视剧《了凡四训》,以弘扬道德经典;
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2006-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
2006年央视开年大戏《红衣坊》制片人。
2010年12月百度举办的第一届“全球娱乐明星人气榜”参加明星1万5千余人,排名第397名。
一共主演了两部戏的名演员
陈晓旭一共只主演了两部戏,即《红楼梦》和《家春秋》。
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1990 黑葡萄 细妹 ---- ----
1987 红楼梦 林黛玉 王扶林 欧阳奋强; 邓婕
1987 家春秋 梅表姐 李莉 林达信; 孙启新
1982 家风 刘大妹 ---- ----
人物生平
1、做演员毛遂自荐一举成名
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18岁的陈晓旭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朋友的鼓励下,给剧组寄去了一张照片,照片背面抄着14岁时自己发表的诗《柳絮》,要求饰演林黛玉。接到试镜的通知,她请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参加面试。一年之后1984年她接到通知参加《红楼梦》剧组的演员第一期培训班,3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她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林黛玉的扮演者。在《红楼梦》剧组里一待就是三年,把林黛玉演绎得淋漓尽致。
经商
陈晓旭于1996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广告公司,任董事长。那年她32岁。陈晓旭说闯入广告界只是个偶然,说白了是为了生存。
陈晓旭的创业资金是买股票赚来的。那时中国的股市也是刚刚起步,她拿演出积攒的两三万块钱跟着别人买原始股,没想到股票翻了好几倍,她成了“先富起来的人”。
创业9年之后,世邦已发展成包括广告、文化和商贸三家公司的一个品牌企业。
经过15年的发展,她所领导的北京世邦,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2亿元的4A广告公司。
1999年~2003年,世邦连续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广告代理公司称号,
2004年获得中国生产力学会颁布的“中国十佳诚信广告机构”和“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称号,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人中国案例”品牌策划金奖。
而她也被评为“2005~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2004~2005年度中国5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出家大事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
2007年2月26日,陈晓旭公司财务人员透露,陈晓旭出家前已把财产分为三份。一部分交给家人,一部分用于佛教,另有一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
2007年3月0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在深圳某佛门精舍秘密完成了剃度仪式。
2007年5月13日晚,在深圳去世。
2007年5月17日上午在深圳火化。
2008年5月13日,在北京天寿园塑像揭幕暨骨灰安放。
3、出家原因
对于为何走向学佛之路,在接受的一次采访中,陈晓旭坦言,她曾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之后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她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遂衍生了学佛的念头。两个月后,她前往新加坡找到净空法师,遂皈依佛门,从此踏上了学佛的道路。
4、出家初衷:投身多元文化教育
陈晓旭落发几天后,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将在深圳一家寺庙完成剃度出家的仪式。周岭说:“晓旭这个决定其实酝酿已久,1999年她已跟随净空法师皈依佛门,潜心研习佛经。陈晓旭的全家人,包括父母和丈夫都是佛教徒,因此她这次剃发出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仪式前我反复询问她想清楚了没有,她告诉我这次出家的主要目的,是致力于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成为佛家经典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人生花絮
1、名字的暗示 陈晓旭饰演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据陈晓旭讲,当年她的母亲在十月怀胎时,曾梦到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会得一个女儿,你要给她起名‘棻’”。因为“棻”字在字典里查不到,母亲便给清晨出生的她起了“晓旭”这个名字。陈晓旭长大后听母亲说起此事,便找来各种版本的字典查这个字,最后终于在《辞海》里查到了,是香木的名字。在北京卫视巨星秀怀念陈晓旭节目中,陈晓旭的父亲说,当年她的母亲在十月怀胎时,曾梦到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会得一个女儿,就叫陈 ye 芬吧,说中间的字是草字头下面一个“也”字。后来,她父亲去问一个算卦老人,那个人说,这个字指一种像林黛玉一样,生命力脆弱的小草。她父亲觉得不吉利,故取名晓旭。
2、感情波折
陈晓旭的第一段姻缘开始于她在鞍山话剧团工作期间,丈夫是后来在《大宅门》中饰演白家二爷的毕彦君,正是他把她送进了“红楼”。红楼一梦醒来,两个漂泊在北京的年轻人摩擦越来越多,最终只好心平气和地结束婚姻。后来,陈晓旭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郝彤。
3、商海奇迹
1990年底,陈晓旭的男友郝彤得知长城广告公司要对外承包,就与她一起承包。陈晓旭懵懂地跟着郝彤去与长城公司洽谈,结果对方一眼认准了她:“委托法人只能是一个,我们不了解别人,但是了解林黛玉。”经过多年打拼,“北京世邦”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
4、皈依佛门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录音带。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终于剃度出家。 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已经获知自己罹患乳腺癌,所以看破红尘,决心投入佛门,专心从事慈善事业,为后人点亮一盏明灯。
5、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2007年1月 陈晓旭居士与云南沾益大觉寺演志法师有一次精彩对话其中有一段最能体现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演志法师:能分享你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吗?
陈晓旭:初学时认为,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原本皆不平凡。阳光、空气、宇宙万物之所以长久广大,在于它们始终的给予,而不索取。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爱自然、爱众生、爱一切。互相关爱、共存共荣是自然的法则,是无上的正道。
6、最后旅程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吉林省长春市的百国兴隆寺剃度,皈依佛门,法号妙真,立志弘扬佛法,表示要“做一名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2月26日,隐遁空门不久的陈晓旭被媒体爆出其是因身患重症才出家。而据陈晓旭公司财务人员透露,陈晓旭出家前已把财产分为三份,一部分交给家人,一部分用于佛教,另有一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
3月1日下午,陈晓旭通过网络就其出家之事发表声明称自己在“不惑之年终于走出了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一步”。在声明中,陈晓旭否认自己出家的原因是患乳腺癌。同日,陈晓旭从长春飞往深圳,首次被目击病重,出门行动靠轮椅。
3月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在深圳秘密完成了剃度仪式。郝彤的法号叫开诚,和陈晓旭的法号妙真组成“妙开真诚”之意。郝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人的关系不再是夫妻,而是同修。
5月16日凌晨3时左右,网友“棉被人”称陈晓旭因乳腺癌已去世。16日晚10时,陈晓旭鞍山老家亲人证实陈晓旭离开人世。
2007年5月13日早7时,“林黛玉”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5月18日中午深圳殡仪馆举行了她的遗体告别和火化仪式。“绛珠仙子”终归羽化西去,引得世人唏嘘不已。
7、一语成谶
伤心一曲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黛斗嘴,有这么一段:黛玉道,“我死了呢?”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扮演林妹妹的陈晓旭,似乎也承接了《红楼梦》的宿命,在春残花落前,便先一步抛下了红尘,一人完结宝黛两人的命运。
5月13日晚上,红楼梦中人林妹妹陈晓旭因病辞世,享年42岁。在此之前的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抛下亿万身家,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
8、她的林黛玉
1985到1987年,陈晓旭在大观园中做了3年的林妹妹。“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在竞争角色时,陈晓旭只选择做黛玉,绝不肯迁就尝试其它角色。
“我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缘分。十几岁时,我就开始理解她、感受她,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呢。”陈晓旭在日记中写道。
在封闭环境的训练里,在刻意接近和潜移默化中,演员陈晓旭身上的林黛玉性格被逐步强化。20年后,不复当年“弱柳扶风”的陈晓旭,仍然最怀念青春岁月中的“本我”实现:“从头到尾她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没有被污染,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种世间的贪欲或者想得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真心本性”。
9、红尘中的爱恋
“放弃演戏,一是我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别人有天赋;二是由于起点太高,我之后就没有再遇上什么合适的戏了。”作别《红楼梦》一年后,陈晓旭接拍了上海电视台《家春秋》,但梅表姐的角色没有脱离林黛玉的窠臼。陈晓旭随后独自漂泊北京,她成了最早的北漂族。
10、漂泊的几年,情感也一样飘忽。
在《红楼梦》拍摄结束前,陈晓旭和多年的男友,也是在鞍山话剧团工作期间的同事毕彦君,领取了结婚证书。但领证似乎是为了给这段感情的一个交代,婚姻并没有挽救陈晓旭的初恋,生活小事摩擦和漂泊异地的艰辛,终于打破了曾经的美好。
北影学生的郝彤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身高一米八三,帅气阳光的郝彤因拍摄毕业作品相识陈晓旭,随后一路追求和跟随着“姐姐”陈晓旭,直到结婚,直至双双抛下亿万家产,遁入空门。“《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为此,我只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1992年陈晓旭和男友郝彤误打误撞进了广告圈,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不料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凭借名人效应以及进入广告圈的时间优势,陈在1996年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据了解,在过去十年,业绩每年以20%~30%递增,也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优秀广告公司之一。陈晓旭本人也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同时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等。其资产达到了两亿多人民币。
“一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真正走出林黛玉后,陈晓旭的事业达到了巅峰,获得了世俗人生的成功。但人生却又在高潮中遽然急转而下。
11、小性子误了病情
“生活中的晓旭是一个很固执很有个性的人,很多事如果她不认可,别人的意见她很难接受。”据其亲属表示,早在2006年3月,陈晓旭就感觉身体不适,不经意间总是托着右胸,家人劝她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实在逼急了,才抓些中药回来吃。病情不见好转,她以为是中医效果慢,病情一路拖延。 当病毒侵入骨髓,陈晓旭进医院检查才知道得的是乳腺癌。虽然知道病情严重,但她对西医疗法还是很排斥,坚持回家吃中药。
12、病重剃度出家
绝症面前,或许是因为完美主义的个性,陈晓旭不能容忍身体的不完整,拒绝了手术,转而念佛求生。从去年10月开始在长春的百国兴隆寺闭关修行到今年2月的正式剃度出家,再到生命的尽头转到深圳某封闭的道场继续修行。即使已经起不了床,即使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只剩下70来斤,即使北京的医生已经赶到,固执的陈晓旭屡次坚决拒绝就医。是相信佛学的力量,还是尊重自然命运的法则,抑或是对生命的自我放逐?都已经不得而知。 5月13日,香消玉殒,陈晓旭走完了42年的人生。
个人诗作
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时,18岁的陈晓旭拿着一张背面抄着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出演林黛玉。读着陈晓旭写的诗作,朴素无华,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陈晓旭宁静的心灵。她的一举一动很像林黛玉,瘦弱的她手抚着胸前的辫梢,恬静、秀美间有种淡淡的忧郁。
《梦里三年已是秋》
因为怕你在鲜艳的人群中把我迷失
所以我变得如此苍白柔弱
因为想对你低诉的话语太多太多
所以我只能静默
因为每一条苦涩的泉
正在我的胸中婉转流成爱河
所以我的泪水也日渐干涸
(本诗为陈晓旭15岁时作品,据说全诗较长,为一个系列,曾在《青年诗人》连载)
《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本诗为陈晓旭14岁时作品,也是她发表的第一首诗歌)
《给十七岁》
我忽然想起
一个淡忘已久的角落
滚滚红尘淹没的足迹
尘封在书架上的十七岁和错过的花季
阳光里晒着被雨淋湿的记忆
也许不该拿出来晒
让它永远沉浸在心里
树梢上挂着结冰的月亮
仿佛要在某个黄昏凋零
而她始终不肯弃枝而去
十七岁啊可怜的十七岁
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冷酷
把十七支蜡烛一口吹熄
也许我应该在大脑里
另缝一只口袋
把十七岁的梦全装进去
那样即使在无人的世界独旅
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孤寂
而现在我只能在清明时节
燃十七只檀香
奠祭我的十七岁
祈告所有的梦到天堂相聚
(此诗约为23岁所作)
《无题》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那荒凉的,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这里是忘川
没有金色的海滩
没有海鸟的哀鸣
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没有星星
没有绿色的椰子林
没有湖水拍打礁石的声音
没有风掠过海面留下的踪影
没有呼吸没有眼泪没有歌唱
没有恋人温柔的目光
我在思维里哭了
忘川这死的世界里没有声音
没有泪水没有心的痛疼
只有记忆的精灵在长夜里游动
暝暝之中我忆起了人间
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倚云
正午的骄阳和雨打在窗棂上的声响
接着,又忆起了爱情
月下的誓盟眼睛的默许
离别的泪珠和浸满相思的红豆
然后,我又忆起了车站
缓缓启动的车轮强作的欢颜
颤抖的再见和玻璃窗上渐渐消失的苍白的脸
红围巾依依飘落在黑色的铁轨上
汽笛声竭烟雾散尽
车轮碾过之后
你只拾到几块红色的碎片
这是一个可怕的漫长的梦
天亮了我还没有醒
在梦中我决定醒来后去南方霸王祠旅行
南方有竹林有瀑布有开不完的桂花
还有缠绵哀婉的洞萧声
在那幽静的峡谷有明亮的星星
象一双真诚的眼睛在天边闪动
(此诗为陈晓旭1994年所作)
《石竹》
虚怀亮节生石隙,
春露秋霜染青衣。
风骨不朽作书简,
留与人间写传奇。
(时间大概是1991年秋天)
《幽兰》
敛身幽谷远尘埃,
天光云影任徘徊。
不须天风来相催,
自在花儿静静开。
(此诗为陈晓旭一亲友提供,约为2006年前后所作)
《无题》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的时候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小麻雀》
停一停吧小雨,
难道你不见妈妈为我觅食去?
假如你打湿了妈妈的翅膀,
她就会掉在冰冷的雨水里。
呵,妈妈她回来了,
羽毛还带着点点雨滴。
我问妈妈冷不冷?
她却笑着把小虫喂到了我的嘴里。
(转载于释香魂画册)
相关悼念诗文
1、周汝昌先生悼陈晓旭诗
花落人亡一怆神, 荧屏幻影也成真。
朱楼十二群芳首, 葬了残红葬自身。
豆蔻年华十四初, 燕都芳境聚仙姝。
回眸廿载红楼在, 曾为片名讲梦书。
书中黛玉 影上黛玉 人间黛玉
三玉相遇 乃有晓旭 三玉既逝
红楼悲剧 小诗悼之 红颜如絮
解味周汝昌
2、冯其庸先生悼陈晓旭诗
之一
碧海沉沉一彗星, 长天划过半空明。
为君留得形音在, 多谢绛珠一片情。
之二
草草繁华过眼身,梦中影里尽非真。
如今觅得真香土,永入仙乡出凡尘。
之三
也曾为说石头经,也到星洲播逸馨。
万般那知今日事,开屏掩泪不忍听。
3、周岭先生挽陈晓旭联
上联: 一抔净土,万种柔肠,怎伤心桥下伊人影乱。绿烟锁处,敲棋声歇。忽梦里依稀, 香冢泣了残红。更芙蓉水远,似谶成真,倩谁收取胭脂泪。
下联: 廿载芳姿,千秋遗韵,才谑笑语中姐妹情深。雁字回时,菱花镜寒。算石旁错落, 绛珠偿却夙愿。岂离恨天高,如风化雨,听我长歌柳絮诗。
4、网友悼晓旭诗作
作者:琴岫兮
落絮应怜素怨生,东风独悔瘗倾城。
前身定是潇湘谪,最忆红楼复咽声。
评价
媒体评价
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世俗玷污,这是得天意而顺其自然;一朝出家入道,四大皆空,对于她缘何要一心向佛,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大智慧,其中玄之又玄,不是人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所以不必再去旁求博考;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的陈晓旭已经不再是今日的妙真,既然已岂悟修行,超凡出世成为佛的弟子,那么我们这些浊骨凡胎就不可说,也不能说了。(广州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对于林黛玉的感喟,对于陈晓旭的唏嘘,无不是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一种伤怀。这种莫名的感物(人、时)伤怀,在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有吟咏,在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里有倾吐,在曹雪芹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里浅唱。这是一种文化情绪的积淀,根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绚丽之极,归于寂寥,盛败的巨大落差,总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具体到一个兰心慧质的美人身上,就是“红颜薄命”的概叹了。陈晓旭头上耀人的光环、坎坷的婚姻与低调的离去,为这个宿命的断论又叠加了一个例证,着实给人一次强烈的感时伤怀的机会。其实呢,生活中也有很多红颜并不薄命的人,大约是好处占尽,过于圆满,太不具有悲剧的色彩,所以难以打动人的心灵。
甚短,出名的角色也就林黛玉一个。但就是这个角色的演绎,让她享誉海内外,虽然和书中的林黛玉仍有差距,但依旧有众多的观众、红迷、红学家喜欢,以致离开荧幕十多年后,她的去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表示陈晓旭的外表和气质很好,为她赢得了人心。
《1987年版红楼梦》刚播出时,陈晓旭的林黛玉还是有不小争议,但在二十年后却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对此红学家周思源的看法是“中国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学,其多用白描,很少有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所以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但在陈晓旭之后,很多人慢慢认定了林黛玉就是她。”而另一位红学家则表示在气氛浮躁的当下环境,能够深刻理解林黛玉的演员很少,在演绎上要超越陈晓旭很困难。
另外,陈晓旭的早逝也无意之中契合了原著中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使人感悟到人生的戏剧化。有评论家如此说“我宁可相信,陈晓旭生命的陨落,才成全了她的完美,因为“她是上帝精心制作的一件艺术品,俗世的生活她不快乐,于是上帝就将她收回去了”
致力于多元文化教育
陈晓旭的剃度出家是她虔心学佛的必然结果。陈晓旭自己曾经说;九九年我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经中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与永恒,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神秘天际的遐想,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在此之前,我朝拜了一次普陀山,从那里请来了一尊观音菩萨,供奉在我的办公室,我虔诚的向观音菩萨祈求让我尽快地找到这位净空法师,能在他的指导下学佛。两个月后,有人告诉我净空法师在新加坡讲经,我立即办理了签证飞了过去。当天我在净宗学院现场听讲《华严经》并与法师亲切交谈。看着老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与佛法很早就相识了。第二天师父为我和妹妹传授了皈依,我们从此踏上了学佛的道路!
GMT+8, 2024-11-23 10:05 , Processed in 0.0086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