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EAST实验物理协调人丁锐的身影就已出现在控制室里:“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实验,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就是‘人造太阳’的实验放电次数。”
今年,是丁锐加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第十六个年头;历经多次实验,他见证了EAST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
人类为何要“造太阳”?“因为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终有一天会被耗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受限于天气或地理环境,也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丁锐告诉记者,通过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原理,实现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应,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怀揣同一个梦想,五湖四海的青年科学家们汇聚于此。丁锐的团队,负责研究EAST实验中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目的是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90后徐国梁,高中时听说我国全面开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工作的消息后,就在心中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3年前博士毕业,徐国梁成了科研团队的一员。
作为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入所10多年的秦经刚承担ITER采购包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发。他告诉记者,“如果说EAST是研究核聚变能的基础,ITER计划则能让中国‘人造太阳’发出更多光和热。”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lif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