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有凤来兮来凤鱼
[打印本頁]
作者:
温良恭俭让
時間:
2024-8-26 15:11
標題:
有凤来兮来凤鱼
来凤驿
原是
成渝
古驿道
上的一个驿站,与
龙泉驿
、双凤驿、白市驿齐名,是
成渝古道
上的“四大名驿”之一;自古为鱼米之乡,《华阳国志·巴志》云:“土植山兮,牲具
六畜
,
桑蚕
、麻、鱼、盐皆纳贡之。”嘉庆《
璧山
志》载:“鳞之属有江鲤、崖鲤、白
鲢
、鳟鲫、
七星鱼
、红梢鱼、子巾鱼等”,其有盛产在璧山来凤
璧南河
中的“七星鱼”、“红梢鱼”、“青剥鱼”为历代贡品。[1]
70年代中期,以邓永全(人称邓胖子)唐治荣(人称唐聋子)为首的一帮厨师,在继承川菜传统烹制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烧取出以“麻、辣、烫、嫩”为主要特征的“来凤鱼”,受到了过往食客的喜爱。著名
书法家
杨萱庭
欣然题书“鲜鱼美”,盛赞味在来凤。引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芬、
游本昌
,歌星
李丹阳
、
蔡国庆
,书法家范朴,政界要人
中央委员
、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原重庆市委书记肖秧等专程到来凤吃鱼。一时间,食客不分远近,身份不论贵贱,云集来凤,共品佳肴。
第一阶段
是
明末清初
“
湖广填四川
”时大批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移民来到
来凤
,他们除继续种田养鱼外,还把江南烹鱼的技术带到了巴渝,与巴渝川味结合。传说清康熙时,现代来凤鱼技艺的起源店——
邓家
鱼馆
,融闽、鄂、粤、湘菜风味与来凤传统烹鱼手法为一体,以双椒入菜,创作出脍炙人口的“
麻辣鱼
”。这大约就是“来凤鱼”的雏形。
第二阶段
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府内迁重庆,作为陪都重庆的卫星镇——来凤一时冠盖云集,名厨荟萃。见璧河鱼美,争烹献艺,又极大促进了“来凤鱼”烹调技艺的进步。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云集来凤,喜尝来凤
鲜鱼
,那时“来凤鱼”就很有名气。
第三阶段
是改革开放时期;1984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中共来凤区委、来凤
区公所
,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优惠政策。区委、区公所领导亲自帮助进场镇务工经商的农民解决征地、办照贷款等具体问题。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就开始筹划到来凤镇开办鲜鱼食店。时任县委书记的胡朝木同志还亲自到新开食店祝贺。到1988年,以经营“来凤鱼”为主的食店已达到120多家。竞争促使来凤人不断钻研烹鱼技术;品种花样不断出新,因此而形成麻、辣、甜、酸、荔味、桔味、
桂花
味、
菠萝
味等十几种风味,
珍珠鱼
、
琥珀鱼
块、
椒盐鱼柳
、
酸菜鱼汤
、
白玉
鱼块、玛瑙鱼肠、
虎皮鱼
、张口鱼、
蘸水鱼
、
粉蒸鱼
、烧
白鱼
、
脆皮鱼
以及鱼卵、
鱼松
、鱼膏、鱼羹等上百款鱼菜。
原料:
草鱼
1000-1500克(现用
花鲢
居多)
配料:
干辣椒
节30克,干辣椒面30克,
胡椒面
5克,
花椒面
5克,花椒5克,
大葱
150克,大蒜10克,
鲜汤
100克,湿
红薯淀粉
50克,姜末10克,醋5克,
泡姜
10克,
泡椒
10克,白糖5克,味精5克,料酒30克,
豆瓣
50克,红酱油5克,混合油250克,葱花10克。
烹饪方法:
草鱼一条,治净切块,反复清洗干净后用料酒腌制;
锅内下宽油,烧热后下入干辣椒段、花椒、葱姜蒜末、
泡姜泡海椒末、郫县豆瓣、辣椒面炒香至油色红亮;
下入鱼块加料酒、大葱段翻炒至颜色发白,加入适量鲜汤,烧开后调入盐、白糖和胡椒粉;
边烧鱼边晃动锅,待鱼到八分熟时,
调入酱油、香醋,用水淀粉勾芡,
盆内用香葱段打底,将鱼倒入盆中,
撒上花椒面、葱姜蒜末,烧滚油浇在其上;
备注:来凤鱼起锅八成熟即可,然后淋上热油刚刚好,鱼肉又鲜又嫩。
568BBC74-D516-46F1-9CD5-A70874E3F81C.jpeg
(236.16 KB, 下載次數: 36)
2024-8-26 15:10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lif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