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或许,你不曾知道这个名字:
陈淑桦。
但你一定听过这首歌。
《梦醒时分》。
因为这首歌,她红遍华人世界。与齐豫、潘越云比肩,并称“滚石三大歌后”。
![]()
她是李宗盛认定的“最会唱歌的女歌手”。
也是周华健口中的“天后的天后”。
可谁能想到,鼎盛时期,她突然撇下盛名,悄然远遁。
从此杳无音讯。
2
说到陈淑桦,绕不过李宗盛。
因为李宗盛一手捧红了她。
那年,老李还只是小李,刚过而立,意气风发。
他是滚石的副总经理,旗下当红歌手云集。
却独爱陈淑桦。 ![]()
在他看来,陈淑桦是那种“把字从嘴里唱出来会让人难抗拒的人”。
他亲自操刀,为陈淑桦制作了两张专辑。 ![]()
一战成名。
主打歌《梦醒时分》更成为街知巷闻的经典。
而她在专辑MV中的扮相,也让人耳目一新。
利落的短发,干净的妆容,以及成熟干练的着装,完美勾勒出一个有故事的现代女性轮廓。 ![]()
那些年,她唱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专辑销量超百万。
相继成为两次金曲奖歌后,一时风头无两。
整个90年代,“陈氏情歌”风靡华语圈,抚慰了无数都市痴儿女。
3
可人们看到的陈淑桦,却不是真实的陈淑桦。
光环下,她星光熠熠。
有颜有钱。有名有利。无所不能。
光环后,她凄苦无比,缺乏自我。
这一切,绕不开一个人:陈母。 ![]()
可以说,成也陈母,败也陈母。
陈淑桦一共6个兄妹。
她是老三。
因幼时,她就呈现出不一样的禀赋,在歌唱上无师自通。 ![]()
陈母大喜。
报声乐班,四处参加少儿歌唱比赛。
8岁,陈淑桦在“台湾歌谣比赛”上一鸣惊人,问鼎冠军。
羡煞四邻。
此后,陈母更加更心地培养陈淑桦。
除了声乐,还让她学钢琴、古筝、舞蹈。 ![]()
之后,有了名,唱片公司蜂拥而至。
陈妈妈一一回绝。
她认为女儿还在学龄,应以学业为主,唱歌为辅。
因此,童年时代的陈淑桦只录了少数几首单曲,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
也正因为妈妈的督促,陈淑桦顺利读到大学毕业,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高知歌手。
后来,陈淑桦签约华视,正式踏上歌星之路。
出道后,陈母辞去白领工作,成为女儿的经纪人。 ![]()
一边全权打理陈淑桦的歌手事业。
签约、工作安排、对外公关等一切事务,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一边照顾女儿的生活。
从一日三餐,穿衣打扮,到洗衣叠被,日常交际,事无巨细,体贴入微。
毫不夸张地说,陈母是非常称职的经纪人、保姆和母亲。
但她的过度保护,也埋下了隐患。
4
在母亲羽翼下长大的陈淑桦,成了一株温室娇蕊。
![]()
她内向、害羞。
出道多年,上台唱歌依然会紧张。
25岁时,她在一场演出中自我剖白说:
“每一回站在舞台上演出,或者站在荧光幕前表演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点紧张。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
而且,因为缺乏历练,陈淑桦内心敏感,脆弱。
朋友潘安邦曾讲过一个例子。
有一次,八卦周刊的封面刊登了陈淑桦的一张照片。
陈淑桦看了之后,非常不满意。
气得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整天。
陈母劝不动,便给潘安邦打电话,请他去家里帮着劝。
潘安邦便在陈淑桦的房门前,与她隔门聊了很久。
最后,陈淑桦终于打开门。
她气呼呼地把那本杂志扔在他面前,说:“你看,他怎么可以登这样的照片?”
潘安邦仔细看了看,发现照片里的陈淑桦,除了表情有些严肃,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就因为这一点点“瑕疵”,陈淑桦却不开心了好几天。 ![]()
她无法理解复杂的社会,又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因而,为了避免受伤,她便构筑了一堵厚实坚固的心墙,把一切外人隔离在外。
别人看到的,只是她想呈现给外界的面具。
真实的自我,早已被她隐藏得很深。
这就是几乎所有与她合作过的音乐人,都说不了解她的原因。
李宗盛说:“淑桦是一个很难了解的人,有时候觉得她是勉力在完成我要的样子。”
小虫也说,陈淑桦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
“你好像可以摸得到,又好像摸不到的一个人。有时候你觉得很了解她,可是换个角度讲,你完全是没办法捉摸她的。”
陈升也担任过陈淑桦的制作人。
他的评价一语中的:“淑桦是一个自我设防很严密的人,她不会让你知道她的内心世界。” ![]()
也许,她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受伤。
殊不知,这种做法无异于画地为牢。
她无法避免伤害。
最终,只是把自己困住了。
5
更可怕的是,陈淑桦太依赖妈妈了。
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上,更体现在情感和精神上。
陈淑桦与妈妈关系极其亲密,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
只要看见淑桦,就会看到陈妈妈在她身旁。
哪怕是上节目,接受采访,陈妈妈也俨然是女儿的“代言人”。
最匪夷所思的是,即使谈恋爱,陈淑桦都会把妈妈带上。
这就不难想见,陈淑桦为何独身终老了。
年轻时,她也像普通的女孩那样,唱着“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 ![]()
身边也不乏爱慕者。
可最后,所有人都只能望而却步。
因为,谁都无法接受,谈个恋爱要跟一老一小两个人谈,这也太尴尬了。
就连陈升也连连摆手说:“我不要请陈淑桦吃饭,敬酒都敬到陈妈妈肚子里去了!”
也有朋友劝过陈妈妈,说陈淑桦成年了,谈恋爱就不用跟着去了。
陈妈妈却说:“不是我要去,是淑桦要我跟着去,说让我帮她把关。”
![]()
可见,陈淑桦对妈妈的依赖,是多么根深蒂固。
陈淑桦曾说过:“我妈比我还要了解我自己,我就算出嫁了,也一定要把妈妈带走的!”
说这句话时,也许她真的以为,妈妈会永远陪在她的身边吧。
可,哪有什么永远?
生命的来去,从不因人的意愿而改变。
人最终所能依靠的,永远是自己。 ![]()
1998年,陈淑桦录完最后一张专辑《失乐园》不久,意外发生了。
年过六旬的陈妈妈在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猝然离世。
陈淑桦的天,塌了。
她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茫茫然失控坠落,彻底破碎。
曾经,陈淑桦说:“只要观众给我充足的喝彩声跟关怀,我想我有足够的勇气站在舞台上,把我最好的歌呈现给大家。”
可是,失去了妈妈之后,她才惊觉自己远没有想象中坚强。
一直以来,妈妈就是她的主心骨,是她和外界联结的桥梁。
如今,主心骨没了,她只觉心如死灰,无所适从。
没了妈妈,她不知道该如何直面陌生的一切。
她无法应付纷繁复杂的工作。
也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
从前,她认为唱歌对自己而言,是一件很单纯、也得心应手的事。
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妈妈帮她承担了绝大多数琐碎、复杂的事务。
往后,没有妈妈打点一切,没有妈妈的关怀照顾,她还能唱得开心、自在吗?
不可能了。
陈淑桦眼睛里的光,渐渐熄灭。
多年后,李宗盛还记得她的眼神。 ![]()
那是在陈妈妈的告别仪式后,他和滚石的小伙伴一起离开陈淑桦家里。
走到门口,李宗盛回头,正对上陈淑桦看向他的眼神。
那个眼神看起来并不十分哀伤,甚至显得过于平静。
可是却震撼了他。
他说不清这个眼神在向他传达什么讯息。
又或者,这个眼神其实什么含义也没有,只是纯粹的哀莫大于心死。
这是李宗盛与陈淑桦的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之后,陈淑桦不顾劝阻,离开了歌坛。
这一走,就是20年。
6
20多年来,有关陈淑桦的消息不多。
而且,绝大多数还是负面报道。
人们只知道,陈淑桦和老父搬去了台北远郊偏僻的一栋房子里居住。
她闭门不出。
谢绝所有朋友的探访。
坊间传闻,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还曾企图自杀。
也有说她精神恍惚,智力衰退,以至在餐馆吃饭,连菜也不会点的报道。
或许是不堪其扰,陈淑桦在2003年接受了陶晶莹的电话采访。
这是她淡出歌坛后唯一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她否认了外界对她健康状况不佳的所有传闻,说自己一直在努力中,没打算离开演艺界。 ![]()
采访内容在电视台播出后,歌迷都满怀期待,以为偶像复出有望。
老东家滚石唱片也一直盼望她回归。
于是,同一年,滚石专门录制了一部纪录片,片名叫《给淑桦的一封信》。
请公司内一众与陈淑桦合作过的音乐人、歌手,畅谈她的音乐,和他们对她的印象与怀念。
在纪录片的最后,李宗盛对陈淑桦说: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再来合作合作,不见得要出唱片,坐下来聊聊人生近况也好……非常想念你,希望你都很平安。” ![]()
然而,陈淑桦并没有给予回应。
李宗盛却没有死心。
他曾对曹可凡说,他一生的音乐才华是通过三个女歌手表达的,一个是陈淑桦,一个是林忆莲,还有一个莫文蔚。
可见,他对陈淑桦的感情非比寻常。
2006年,李宗盛举办全球巡回演唱会。
第一站定在台北小巨蛋。
主题就叫“献给陈淑桦”。
在这场演唱会上,李宗盛请来梁静茹,演唱《梦醒时分》。
当梁静茹唱完,大屏幕亮起,公开了李宗盛写给陈淑桦的一封信。 ![]()
他在信中问候、劝慰陈淑桦,说:
“淑桦,一切还好吗 但愿你已从失去母亲的深切哀伤里平复过来 不管我们乐不乐意 随着岁月增长 我们都得渐渐的去看见 人生更完整的面貌 我们所有的获得或失去 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 反而是经历一切之后 从而发现自己 ……
没关系的 日子会顺顺的往下去的 我们会再见面,唱歌 就像当年一样”
只可惜,李宗盛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了。
那天,陈淑桦并没有坐在台下。过后也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年复一年,她彻底沉寂。
说来唏嘘。
陈淑桦是李宗盛一手捧红的。
可她的内心世界,李宗盛却始终参与不进去。
事实上,除了她妈妈,谁也叩不开门。
她的心早已上了锁。
而开锁的钥匙,恐怕连她自己,也不知该去哪儿找寻。 ![]()
如今,和李宗盛同龄的她,已年过65。
李宗盛越活越通透,活脱脱音乐界的老顽童。
而她,仍然离群索居,寂寞如雪。
近年来,偶有传出的消息,说她一直潜心修佛,家里没有音响和CD,只有佛堂。
不论真假,这或许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有所依,总比无所依,要好。
希望现在的她,已从信仰中,找到了那把打开心门的钥匙。
在开启的智慧里,获得安宁,拥有喜乐。
|